在數字化的今天,傳統書店和圖書館如何還能吸引讀者?除了提高服務質量,一件看不起眼的東西——圖書貨架,也漸漸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越來越多的“互動式”圖書貨架
互動式的圖書貨架是近年來的一個趨勢。它們除了存放書籍,還可以讓讀者與書籍互動。比如,仙臺市圖書館的一個互動式“書車”,讓讀者可以將自己的書分享給別人。澳大利亞悉尼市圖書館也嘗試放置了一些可以用手指“翻轉”的數字貨架,讓讀者能夠更方便地搜索和查看書籍。
與奢華品牌的聯合營銷
除了數字化和互動化,一些奢侈品牌與書店也開始有了合作。比如,浪琴表在上海中信書店的“最美中國風”展覽中,針對中國傳統文化推出了一系列手表產品。同時,書店引入了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類書籍,構成了一個“時尚與文化相結合”的特別展覽。
越來越注重環保
環保意識的提高,也使得書店和圖書館越來越注重使用環保材料。瑞典一家書店引進一種嚴格選材的環保紙張,稱其“打印庫存盡可收”,從而減少了書籍的浪費。同時,這種紙張的選擇也獲得了一些環保組織的表揚。
智能化的“書店未來”
如今,智能化的“書店未來”正在到來。深圳的圖書館,安裝了可以根據讀者喜好推薦書籍的機器人。還有國外一種名為“書本打印機”的機器,能夠根據讀者的輸入,將電子版書籍打印出來。這種機器,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。
小結
雖然圖書館和書店并不那么顯眼,但是,統計數據表明他們在當今社會仍然非常重要。而圖書貨架的重要性,也逐漸得到了大眾的認知。這些變化,也讓我們看到:盡管傳統領域與數字化領域之間的沖突,仍然有很多的“可以結合”的地方。